一、 8位MCU市場逐漸衰減
隨著時代的演進,8/16位MCU在市場上的地位逐漸衰減。近期,MCU領域普遍預期“32位時代即將來臨”,這預示著8位MCU市場或許已步入夕陽產業之列,其衰敗跡象愈發明顯。
8位MCU的定義涉及多個方面。首先,MCU與MPU(Micro Processor Unit)的區別在于其運行能力。MCU無需外部存儲器或其他外圍電路即可運行,而MPU則通常配備外部存儲器作為程序存儲區域。此外,MCU通常包含SRAM(用于程序操作和數據存儲)和閃存(多數用于程序存儲,有時也用于數據存儲)。
二、8位MCU與MPU的定義與區別
然而,對于某些特定情況,如ScratchPad區域中的SRAM或Xeon MAX MCU的64GB HBM2e封裝,是否應歸類為MCU或MPU則變得模糊。另一方面,MMU(內存管理單元)的運行狀態也是區分兩者的一個標準。MPU上運行MMU,而某些MCU可能并不具備內存管理單元。
在當前的32位到64位技術繁榮時期,這一標準顯得尤為有力。但在4/8/16位技術領域,由于許多MPU并不配備MMU,因此這一標準并不總是適用。此外,還存在一些例子,其中MPU和MCU在同一個核心上共享相同的外設配置,這使得區分變得更加復雜。
三、8位MCU的市場需求
就市場趨勢而言,8/16位MPU已逐漸稀少,可以假設它們屬于擁有內存的MCU范疇,即32位MCU與MPU的混合體。而64位MCU雖然仍屬罕見,但已開始嶄露頭角。至于8位的含義,則涉及到CPU或數據總線的具體定義。
例如,Intel 8088和MC68000等經典處理器,其位數定義各有差異。因此,在探討8位MCU的定義時,我們需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市場當前的需求情況顯示,8位MCU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仍舊存在于一些特定應用領域。
四、8位MCU的開發與推廣困難
然而,開發8位MCU面臨高昂成本與技術復雜性。其開發環境需要完善的工具支持,包括匯編器、鏈接器、C語言編譯器等多個層次的開發工具。此外,MCU的特性也帶來了不少限制,比如代碼通常存儲在NOR閃存中,這意味著較高的開發難度和成本。
對于那些尋求低成本、高性能MCU解決方案的開發者來說,盡管僅需少數幾個人就能設計出一個新的架構,如Atmel的“AVR8”內核,但其復雜性與挑戰并存。尤其是在市場銷量難以覆蓋研發成本時,開發動力往往不足。
五、8位MCU的過渡與未來趨勢
隨著功能的不斷增加和市場需求的變化,8位MCU逐漸被32位MCU替代。MCU的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傳統的封閉控制系統逐漸轉變為需要具備更多功能的智能控制單元。這種演變導致越來越多的新產品傾向于使用32位MCU。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引發的半導體短缺問題,市場對8/16位MCU的需求進一步受到挑戰。
盡管有新8位MCU產品推出,市場整體正在逐步向32位靠攏。這種趨勢疊加現有的技術挑戰,使得8/16位MCU的開發前景愈發困難。可以預見,8位MCU在新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將逐漸減少,且這一過程可能需要長達十年的時間。
